來源:湖南農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是“三農”工作頭等大事。在糧食安全問題上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要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牽動民生,關乎國運。
我國種業體量大、起步晚、基礎差,比發達國家晚了一百多年,我國的國情決定了種子在農業生產中具有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我國種業起步的標志是1978年國務院批轉農林部的《關于加強種子工作的報告》,大致經歷了5個發展階段,分別是1949-1977年“四自一輔”階段,1978-1994年“四化一供”階段,1995-2010年“種子工程”階段,2011-2020年“現代種業”階段,2021年至今“種業振興”階段。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2000年國家出臺了《種子法》,標志著種子進入市場化,2015年和2021年修訂《種子法》,為現代種業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我國目前良種覆蓋率超過97%,良種對農業增產的貢獻率達到45%,自主選育的農作物品種面積占比達到95%以上,國家級制種基地保障了全國70%以上生產用種需求,種子企業研發銷售占比達8%,農作物種子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把中國種留住,有了堅實的基礎,有效保障了中國糧食安全。
1回顧過去,總結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種業存在的不足
近年來,我國種業科研育種活力增強、供種保障支撐能力提升、種業企業實力逐步加強、種業發展環境優化,但是我國種業起步晚,種業規模與發達國家比差距較大,種業創新能力與現代種業發展差距較大。因此,在高新技術水平、市場競爭力、新發展理念以及種子監管等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
1.1種業創新不充分,發展不平衡
我國是農業大國、人口大國,種業安全是糧食安全的基礎。在耕地、水資源等日益趨緊的情況下,種子創新是最有效的辦法,確保中國碗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多年來,我國科研起步晚、規模小、投資不足,導致國家和相關市場主體重視技術應用,忽視基礎研究。在基因重組技術的靶向改良育種等先進應用技術領域明顯落后,生物高新技術等科技創新能力缺乏,已成為制約種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前,我國自主選育的農作物品種種植面積占到95%左右,水稻和小麥種子實現100%自給,外資企業占我國種子市場份額的3%左右,進口種子占我國用種量的0.1%。但是,我國玉米、大豆單產與美國差距巨大,落后了20多年,差距還在繼續拉大,我國玉米產量約為420kg/667m2,只有美國的57%,大豆產量約為130kg/667m2,不到美國的60%。我國種質資源利用、基因挖掘、品種研發、產業化應用任重道遠。
1.2發展理念滯后,追逐小富即安
一部分種子企業和科研人員過度重視品種數量、企業規模、短期效益,而忽視了種子質量、企業活力和種業市場;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新理念尚未得到全面普及,導致整個產業發展低質、低效、粗放。
1.3部分種子依賴進口,非主要農作物管理有待加強
我國主要農作物自主可控的是水稻、大豆、小麥種子,大部分非主要農作物,如西蘭花、辣椒、番茄等蔬菜種子還嚴重依賴進口。當前,我國農作物種子商品率為72%,只有水稻、小麥種子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優勢,玉米、大豆和大部分蔬菜種子競爭力不夠強,少數高端蔬菜種子幾乎完全依靠國外,國外高端蔬菜種子論“?!辟u,我們論“斤”買,種子市值差距不是一點點。
1.4市場化程度不高,缺乏核心競爭力
市場化程度低,產業分散,宏觀調控不力。多數種子企業規模小、實力弱、科研投入不足,育種相互模仿程度高,品種同質性強,市場競爭力弱。核心競爭力的缺乏,阻礙了種子市場化和產業化的形成。
1.5種業監管效率不均衡,依法管種有待加強
種子市場秩序混亂、品種多亂雜、基地搶購套購、套牌侵權等方面問題依然存在,種業的全程監管還沒有做到位。各地政府機構改革基本完成,行政管理與事業服務職能分離,在機構設置上調整為行政管理、綜合執法和技術支撐的“三駕馬車”構架,農業綜合執法和公共檢驗檢測體系逐步加強,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增強,種子管理面對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兩難”處境?!皟呻s”種子商業化已占主導地位,試驗放、品種引、企業推,審定和引種種子成為種植風險“免責牌”,成為種子事故的“擋箭牌”?;鶎臃N子管理機構面臨著編制與資金嚴重不足的困境,“執法不嚴、以罰代管、罰而不糾”的現象仍然時有發生。
2展望未來,振興種業,保障種源安全的建議
2.1立足新發展階段,繼續建立完善四大體系,強化全鏈條新管理
我國現代種業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種業振興行動見成效,實施種質資源保護、育種創新攻關、種子基地提升、種子企業扶優和種子市場凈化五大行動取得重大成效,初步構建起以種子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中國特色種業新體系;到2035年,種業振興行動實現重大突破,種業邁入現代化行列,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到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種業強國目標。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當前主要任務是建立和完善四大體系。
?2.1.1創新體系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品種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要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現代創新體系,形成全產業鏈一體化的創新模式。要繼續做好種質資源普查收集、鑒定評價工作,夯實育種創新的遺傳基礎;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在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加快培育和推廣高產穩產、綠色生態、優質專用、適宜全程機械化的新品種。
?2.1.2產業體系
建立以市場主導、政府支持、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企業集群,夯實種業強國的根基。要聚焦企業商業化育種,要繼續扶持優勢企業發展,配置配齊各要素,搭建技術應用平臺,牽頭科研攻關,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引導推動種業企業商業化科研育種創新,打造優勢企業、特色企業協同發展的種業集群,促進種子質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長,解決種子數量多和優良種子少的矛盾。
?2.1.3治理體系
堅持依法治種,形成法制完善、監管有力、放管服結合的治理體系。全面更新理念,增強法規意識。把綠色發展戰略作為重要契機,不斷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普及力度,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認識水平,堅決徹底摒棄“著眼當下、重速輕效”的傳統落后發展理念,全面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進種業放管服改革,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加強全鏈條、全流程監管。要扎實推進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專項整治,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嚴厲打擊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堅持體系導向,全國上下一盤棋,保障落實種業“六大體系”,即主要農作物品種區試體系、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體系、農作物種子檢驗認證體系、農作物種業監測服務體系、農作物品種展示示范評價體系、農作物良種繁育服務體系。
?2.1.4開放體系
加快我國種業開放步伐,推進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構建維護主權、符合規則、高水平安全的現代種業對外開放體系。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對外開放,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種業始終以海納百川的態度對待外來種業。我國應積極推進種業創新國際合作,外國企業可以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投資我國種子企業。同時引進先進理念、高新技術、尖端人才,支持與外國企業之間共同開展種業研發平臺,并鼓勵我國企業大膽走出去,讓世界了解中國。
2.2貫徹新發展理念,繼續整體推進5項新任務,形成新合力
?2.2.1重點突破關鍵環節育種創新,提高良種化水平
堅持問題導向,拉齊薄弱種業環節,實現均衡持續發展。集中開展聯合攻關,加快突破種源關鍵性核心技術,培育和推廣高產穩產、綠色生態、優質專用、適宜全程機械化的新品種。以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為目標,建設使用管理好海南、甘肅、四川三大國家級育制種基地,開展國家級育種聯合攻關,大力推進品種管理制度改革,加快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激發品種創新活力。建議加快《湖北省實施〈種子法〉辦法》修訂,建立健全種業管理制度,補齊種業發展的短板。
?2.2.2重點推進種業持續均衡發展,實現整體推進
圍繞5項新任務,強弱項補短板。(1)推進綠色種業發展。綠色發展就是挖掘品種的水肥高效利用、抗逆性等特性,加快培育節水、節肥、節藥新品種,這也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要求。加快構建我國特色綠色種業創新體系,要繼續抓好五大主要農作物、拓寬非主要農作物的管理,創新品種管理制度,持續發揮品種審定、品種登記、品種認定、品種鑒定“四輪并驅”對育種研發的導向作用,加快推進新一輪綠色品種更新換代。(2)推進質量種業發展。質量種業就是加快品種質量、播種質量、健康質量標準提檔升級,健全質量追溯體系,倒逼種子企業提供高質量種子。推行種子認證制度,打造精品種子。當前迫切需要修訂種子質量標準,制訂相關種子管理辦法。(3)推進開放種業進程。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采取獨資、合資等形式加強對外合作交流,引進先進理念、優異資源、關鍵技術和高端人才,服務國內種業發展。同時,推動種業市場高水平安全開放,促進改革創新。繼續發揮我國水稻總產量和單位面積產量居世界前列的優勢,推進雜交水稻種子跨越式地走出國門。(4)推進特色種業發展。支持專精特企業協同發展,提升種子企業差異化競爭能力,支持種子企業利用地方資源優勢,培育一批特色品種,提高商品化率,支撐區域特色產業發展。要繼續擴大非主要農作物登記目錄,加大登記品種管理力度。鼓勵各地開展特色良種基地認定,建設特色種業基地,實現育繁推一體化。(5)推進數字種業發展。與傳統種業相比,數字種業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和潛力。借助5G技術,實現種業園區基地GIS管理、制種過程管理、種子檢測管理、種子質量溯源監管等。農戶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實現種子質量安全信息的全程追溯。當前數字種業不斷向智慧種業邁進,要繼續推進種業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精準化,提高全程可追溯監管水平,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良種推廣服務模式。
2.3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3個確保,重塑競爭新優勢
2021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通過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指出要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2021年國務院召開全國推進種業振興電視電話會議,全面實施種業振興,提出要實施種質資源保護、育種創新攻關、種子基地提升、種子企業扶優和種子市場凈化五大種業振興行動,明確“一年開好頭、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十年實現重大突破”的目標,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正在強化舉措、抓緊行動,著力推進種業振興。要解決我國種業育種技術創新的“卡脖子”問題,釋放良種使用內需潛力,推廣良種,建設一個超大規模的可持續的國內市場,要明確做到以下3點。
?2.3.1確保種業科技自立自強
只有種業自主創新,才能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保障糧食安全。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加快重要基因、重大品種、核心技術的創新,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加快優質專用水稻、小麥品種選育,加快玉米高產、耐密、宜機收,抗病、抗逆、耐瘠品種選育,加快大豆高產、高油、高蛋白品種選育。
?2.3.2確保種源自主可控
自立自強的品種、實力雄厚的民族企業、穩固的優勢制種基地,是保障種源的基礎,是實現種源自主可控的3個必備條件,缺一不可。核心是培育強大的種業集群,讓領軍企業、專精特企業協同發展,包容并蓄,提升種子企業差異化競爭能力,選育突破性品種、建設好制種基地,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
?2.3.3確保對外開放安全可控
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也需要中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我國自1997年實行種子進出口代理制政策以來,目前我國進口種子以花卉、蔬菜和牧草類種子為主,出口種子以水稻、蔬菜、花卉種子為主。要促進對外開放合作,支持國內企業、種子走出去,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管控好風險隱患的前提下,不斷增強種子進出口。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建立和完善創新、產業、治理和開放四大體系,重點突破關鍵環節育種創新,提高良種化水平,整體推進種業持續均衡發展,確保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對外開放安全可控,重塑競爭新優勢,助力實現種業振興。(參考文獻略)
?本文來自《振興種業,把中國種留住——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糧食安全指示的思考》
?作者:鄭洪林,付玲,王新剛,顧見勛,陳蔡雋,王桂娟
?單位:湖北省種子管理局
?刊于《中國種業》2023年第3期11-13,21頁 轉載請注明